+86 135 01899410
QQ:5174259
行业动态首页 > 新闻活动 > 行业动态
聚氨酯胶黏剂施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
浏览次数:1672016-06-21
      聚氨酯胶粘剂因其粘度高、耐水、耐寒、耐高温,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,如泡沫、塑料、木材、皮革、织物、纸张、陶瓷等多孔材料,以及金属、玻璃、橡胶、塑料等表面光洁的材料都有优良的化学粘接力。今天,小编就为大家总结一下聚氨酯胶在施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。

      1、外观处理

      被粘物外观常常存在着油脂、灰尘等弱界面层,受其影响,建立在弱界面层上的粘接所得粘接强度不易进步。对那些与胶粘剂外观张力不匹配的基材外观,还必须进行化学处理。
 
      2、清洗脱脂
 
      一些金属塑料基材的外观常常易被汗、油、灰尘等污染,另外,塑料外观还有脱模剂,所以如许的塑料与胶粘层仅形成弱的粘接界面。
 
      对聚氨酯胶粘剂来讲,金属或塑料外观的油脂与聚氨酯相容性差,而存在的水分会与胶粘剂中的一NCO基团反应产气愤泡,使胶与基材接触外观积降低,且使胶粘层内聚力降低,因而粘接前必须进行外观清洗,干燥处理。一样平常是用含外观活性剂及有机溶剂的碱水进行清洗,再水洗干燥,或用有机溶剂(如丙酮、四氯化碳、乙醇等)直接清洗。对有锈迹的金属一样平常要先用砂纸?钢丝刷除去外观铁锈。
 
      3、粗糙化处理
 
      对光滑外观一样平常须进行粗糙化处理,以增长胶与基材的接触面积。胶粘剂渗入基材外观凹隙或孔隙中,固化后起“钉子钩子棒子”似的嵌定作用,可牢固地把基材粘在一路。
 
      常用的方法有喷砂、木锉粗化、砂纸打磨等。但过于粗糙会使胶粘剂在外观的浸润受到影响,凹处容易残留或产气愤泡,反而会降低粘接强度。假如用砂磨等方法又容易损伤基材,所以宜采用涂底胶、浸蚀、电晕处理等方法改变其外观性子,使之易被聚氨酯胶粘剂粘接。
 
      4、金属外观化学处理
 
      对金属外观可同时进行除锈、脱脂、轻微腐蚀处理,可用的处理剂许多。一样平常是酸性处理液。如对铝?铝合金,可用重铬酸钾/浓硫酸/水(质量比约10/100/300)混合液,在70-12℃浸5-10min,水洗,中和,再水洗,干燥。对铁可用浓硫酸(盐酸)与水1:1混合,室温浸5-10min,水洗,干燥。或用重铬酸钾/浓硫酸/水混合液处理。
 
      5、塑料及橡胶的外观化学处理
 
      多数极性塑料及橡胶只须对外观进行粗糙化处理及溶剂脱脂处理。不过聚烯烃外观能很低,需要采用化学方法等增长其外观极性,有溶液氧化法、电晕法、氧化焰法等。
 
      (1) 化学处理:可用重铬酸钾/浓硫酸/水溶液,将PP或PE于70℃其中浸10分钟或室温浸泡5小时后,水洗、中和、干燥。
 
      (2) 电晕处理:用高频高压放电,使塑料外观被空气中氧气部分氧化,产生羰基等极性基团。
 
      6、上底涂剂
 
      为了改善粘接性能,可在已处理好的基材外观涂一层很薄的底涂剂,底涂可以使刚处理的被粘物外观免受腐蚀和污染,延伸存放时间。
 
      聚氨酯胶粘剂和密封胶常用的底涂剂有:聚氨酯清漆、多异氰酸酯胶粘剂、有机硅偶联剂的稀溶液、环氧树脂稀溶液等。
 
      7、胶粘剂的配制
 
      单组分聚氨酯胶粘剂一样平常不需配制,可按操作要求直接使用,这也是单组分胶的使用方便之处。
 
      对于双组分或多组分聚氨酯胶,应按说明书要求配制,若知道组分的羟基含量及异氰酸酯基的含量,各组分配比可通过化学计算而确定,异氰酸酯指数R=NCO/OH一样平常在0.5—1.4范围。
 
      一样平常来说,双组分溶剂型聚氨酯胶粘剂配胶时,两组分配比宽容度比非溶剂型大一些,但若配胶中NCO基团过量太多,则固化不完全,且固化了的胶粘层较硬,甚至是脆性;若羟基组分过量较多,则胶层软粘、内聚力低、粘接强度差。无溶剂双组分胶配比的宽容度比溶剂型的小一些,这是由于各组分的初始分子量较小,若其中一组分过量,则造成固化慢且不易完全,胶层外观发粘强度低。
 
      已调配好的胶应当天用完为宜,由于配成的胶适用期有限。适用期即配制后的胶粘剂能维持其可操作施工的时间。粘度随放置时间而增大,因而操作困难,直至胶液失去流动性,发生凝胶而失效。不同品种、牌号的聚氨酯胶粘剂适用期不一样,从几分钟至几天不等。在工业生产上大量使用时,应预先做适用期试验。
 
      若胶粘剂组分中含有催化剂,或为了加快固化速度在配胶时加入了催化剂,则适用期较短。另外,环境温度对适用期影响较大,夏日适用期短,冬季长。经氨酯级有机溶剂稀释的双组分聚氨酯胶,适用期可延伸。一样平常溶剂型双组分胶粘剂如,软塑复合薄膜用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,适用期应大于8小时。
 
      若配好的胶当天用不完,可适当稀释,并上盖封闭,阴凉处存放,第二天检查有无变浊或凝胶征象,若胶液表面无显明转变、流动性好,则仍可使用,一样平常可分批少量兑人新配的胶中。若已变质,则应弃去。
 
      为了降低粘度,便于操作,使胶液涂布均匀,并有利于控制施胶厚度,可加入有机溶剂进行稀释。聚氨酯胶可用的稀释剂有丙酮、丁酮、甲苯、醋酸乙酯等。
 
      8、粘接施工
 
      (1) 涂胶
 
      涂布的方法有喷涂、刷涂、浸涂、辊涂等,一样平常根据胶的类型、粘度及生产要求而决定,关键是保证胶层均匀、无气泡、完好胶。
 
      涂胶量也是影响剪切强度的一个主要因素,假如胶层太薄,则胶粘剂不能填满基材外观凹凸不平的间隙,留下空缺,粘接强度就低。
 
      (2) 晾置
 
      对于溶剂型聚氨酯胶粘剂来说,涂好胶后需晾置几分钟,使胶粘剂中的溶剂大部分挥发,有利于形成初粘力。部分胶黏剂还要适当加热,进行鼓风干燥。否则,因为大量溶剂残留在胶中,固化过程容易在胶层中形成气泡,影响粘接质量。对于无溶剂聚氨酯胶粘剂来说,涂胶后即可将被粘物贴合。
 
      (3) 粘接
 
      这一步骤是将已涂过胶的被粘物粘接面贴合起来,也可使用夹具固定粘接件,保证粘接面完全贴合定位,需要时施加一定的压力,使胶粘剂更好地产生塑性流动,以浸润被粘物表面,使胶粘剂与基材表面达到最大接触。
 
      9、胶粘剂的固化
 
      大多数聚氨酯胶粘剂在粘接时不立即具有较高的粘接强度,还需进行固化。所谓固化就是指液态胶粘剂变成固体的过程,固化过程也包括后熟化,即初步固化后的胶粘剂中的可反应基团进一步反应或产生结晶,获得最终固化强度。对于聚氨酯胶粘剂来说,固化过程是使胶中NCO基团反应完全,或使溶剂挥发完全,聚氨酯分子链结晶,使胶粘剂与基材产生充足高的粘接力的过程。